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陶瓷膜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含油废水

发布时间:2020-09-09

       含油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动植物、甚至人类的生命健康。人类直接摄入石油蒸馏物可发生各种中毒症状,受影响的器官有:肺、肠胃、肾、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衰弱、嗜睡、眩晕、痉挛、昏迷。

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水面油膜厚度大于1微米时就可以隔绝空气与水体间的空气交换,阻止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等因缺氧而死亡,也防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甚至使水质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在水体表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

       含油废水以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4种物理状态存在。其中,乳化油和溶解油分子量小,较难被现有技术处理。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市场上急需一种绿色环保高分离精度技术,在保证去除分散油、乳化油的同时去除小分子乳化油和溶解油。

       (1) 浮油:废水的油通常大部分以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占含油量的70%-95%,通过隔油池沉降后能有效分离。

       (2) 分散油: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当油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3) 乳化油:由于表蕊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由于极性和表面能的影响,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繁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这些油珠外蕊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度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闾相互碰撞变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状。

       (4) 溶解油: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但由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0.5%。

       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过程简单、无化学变化和相变、无需加热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染料、食品、医药和化工中的各种分离、精制和浓缩过程。膜技术可以通过纯物理方式(不添加化学药剂)将含油废水中的小分子油截留,出水水质可达到后段进水(生化,高级氧化等)标准。